習近平總書記參觀過的安徽省金寨縣革命博物館里,展示著一件國家珍貴文物、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期間鄧小平在金寨使用過的一把瓷茶壺。乍一看,這把瓷茶壺與幾十年前農村群眾家里使用的瓷茶壺沒有多大區(qū)別。但是,它的與眾不同在于:它見證了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英雄壯舉,銘刻著劉鄧大軍心系群眾、一心為民的魚水深情。
一、千里躍進 摧枯拉朽
1946年6月,國民黨撕毀停戰(zhàn)協(xié)定和政協(xié)協(xié)議,悍然向我解放區(qū)發(fā)動全面進攻。經過人民解放軍一年的作戰(zhàn),戰(zhàn)爭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變化。雖然,當時國民黨軍隊的實力還很強大,人民解放軍面臨的形勢仍然相當嚴重,但是,中共中央當機立斷,作出出人意料的決策:不等完全粉碎敵人的戰(zhàn)略進攻,不等解放軍在數(shù)量上占有優(yōu)勢,立刻轉入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區(qū)域,在外線大量殲敵,徹底破壞國民黨將戰(zhàn)爭繼續(xù)引向解放區(qū)、進一步破壞和消耗解放區(qū)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戰(zhàn)略方針”。
中共中央選擇地處中原的大別山區(qū)作為主要突擊方向。為了實現(xiàn)這個戰(zhàn)略計劃,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逐步形成“三軍配合、兩翼牽制”的作戰(zhàn)格局。三軍配合是:以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為中路,實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別山;以陳毅、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為東路,挺進蘇魯豫皖地區(qū):以陳賡、謝富治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一部為西路,挺進豫西。三路大軍,相互策應,機動殲敵。兩翼牽制是:以西北野戰(zhàn)軍出擊榆林,吸引進攻陜北之敵北調;以華東野戰(zhàn)軍山東兵團在膠東展開攻勢,將進攻山東之敵牽向海邊。
1947年6月30日夜,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即:劉鄧大軍)12萬人以出乎敵人意料的突然行動,一舉突破黃河天險,揭開了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部隊首先在魯西南地區(qū)打開南下的通道,接著長驅南征,開始了千里躍進的壯舉,經過艱苦行軍和激烈戰(zhàn)斗,在8月末進入大別山區(qū)。
劉鄧大軍的前身是抗日戰(zhàn)爭中的八路軍一二九師,而一二九師的前身則是紅四方面軍。紅四方面軍的主要發(fā)源地就是大別山區(qū),劉鄧大軍中許多指戰(zhàn)員都是大別山人,他們對大別山有著特殊的感情。許多從大別山里走出來的老紅軍,眉飛色舞地說:“到了大別山就等于到了家,這里是老根據(jù)地,群眾會歡迎我們的。”家在北方的戰(zhàn)士們聽說要去大別山,也很高興,大家覺得大別山有群眾基礎,到了那里就像魚兒到了水里一樣,打起仗來順手。
8月27日,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剛到河南固始,就接到劉伯承、鄧小平要求他們迅速在皖西展開重建、鞏固大別山根據(jù)地的電令。三縱立即兵分兩路向皖西進軍。29 日,由陳錫聯(lián)司令員率領的七、九兩個旅和由副司令員鄭國仲率領的八旅,像兩支脫弦的利箭,向皖西腹地插了進去。
8月31日晚20時(農歷七月十五),三縱七旅在旅長趙蘭田、政委曾慶梅的指揮下,在皖西邊境重鎮(zhèn)葉集將敵四十六師及保安三團各一部團團包圍起來。受命擔任主攻任務的二十一團,決心發(fā)揚朱德警衛(wèi)團的光榮傳統(tǒng),堅決打好七旅挺進皖西的第一仗。
戰(zhàn)斗打響,槍炮震天,硝煙彌漫。三縱七旅官兵勇猛沖殺、攻勢凌厲,很快,敵人的碉堡就被炸飛,工事也被轟出多處缺口。國民黨軍死傷大片,漸漸支持不住。敵營長慌忙向六安方面呼救求援,話未講完,下屬報告共軍已突破防線。國民黨部隊潰不成軍,有的棄槍逃竄,有的癱倒在地,大部分成驚弓之鳥舉槍投降......三縱七旅迅速占領葉集,取得了殲敵一百八十余人、俘敵四百八十余人的重大勝利。
就在七旅進擊葉集的同一天,八旅也一路急行軍逼近皖西老區(qū)的立煌縣(今金寨縣)縣城金家寨(后被梅山水庫淹沒)。這是三縱八旅挺進皖西后要打的第一仗,劉伯承、鄧小平非常重視,指示部隊要“勇猛頑強,首戰(zhàn)必勝,力求全殲”。
“堅決打好第一仗,為死難的鄉(xiāng)親們報仇!”指戰(zhàn)員們激越的口號聲響徹在山村里。
9月1日上午,部隊涉過史河,隱蔽接敵,一陣猛打,攻入城內。守敵如驚弓之鳥,紛紛潰逃上山,龜縮在十幾個堅固的碉堡里負隅頑抗。
決戰(zhàn)的時刻到了!9月2日清早,幾門山炮在離敵人僅100米的地方抵近射擊。隨著幾聲巨響,敵人的碉堡一個個開了花。戰(zhàn)斗,在敵人的哭喊聲中結束,敵五六四團團長被當場擊斃,縣長被活捉,還有1000多個敵人被俘虜。
首戰(zhàn)告捷,八旅乘勝向東南進擊,4日解放霍山,接著揮師向沿江方向疾進。
在此期間,三縱九旅在司令員陳錫聯(lián)的親自指揮下,直指皖西重鎮(zhèn)——六安。9月2日拂曉,守城的保安團已如驚弓之鳥,一觸即潰,六安宣告解放。
與此同時,堅持地方武裝斗爭的中共皖西工委和在戰(zhàn)火硝煙中成長起來的皖西人民自衛(wèi)軍,也接到了三縱南下的電報。當游擊隊員與三縱會師時,同志們再也抑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緊緊地抱在一起。
有了地方黨組織和皖西人民自衛(wèi)軍的緊密配合,三縱如虎添翼,不到一月的時間便橫掃六安、立煌(金寨)、霍山、舒城、廬江、桐城、潛山、岳西等縣,并乘勝搗太湖、奪華陽、取宿松、攻望江。此后,部隊遵照劉、鄧部署,主動撤出城市,控制廣大農村,形成對敵占城市的包圍態(tài)勢。
劉鄧大軍的進軍,迫使國民黨軍隊調動主力回援。圍困大別山地區(qū)的敵軍很快增加到30多個旅,約20萬人。劉鄧大軍以主力一部堅持在大別山北麓就地展開,另一部分主力向皖西、鄂東地區(qū)展開。部隊堅決依靠人民群眾,艱苦作戰(zhàn),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輪番進攻,到11月,共殲敵3萬余人,建立33個縣的民主政權,初步打開了大別山地區(qū)的局面。
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之際,由陳賡、謝富治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一部8萬人在8月下旬渡過黃河,挺進豫西。到11月底,殲敵5萬余人,建立39個縣的民主政權,完成在豫陜邊地區(qū)的戰(zhàn)略展開。由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zhàn)軍主力,也在9月越過隴海鐵路南下,進入豫皖蘇平原,執(zhí)行外線作戰(zhàn)任務。到11月下旬,完成在豫皖蘇邊地區(qū)的戰(zhàn)略展開。
至此,三路大軍都打到外線,布成“品”字形陣勢,縱橫馳騁于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迄大海的廣大地區(qū)。它們互為掎角,以鼎足之勢,緊逼國民黨的長江防線,直接威脅南京、武漢,把戰(zhàn)線由黃河南北推進到長江北岸,使中原地區(qū)由國民黨軍隊進攻解放區(qū)的重要后方,變成人民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前進基地。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是一次大膽而果斷的戰(zhàn)略行動,充分表現(xiàn)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的智慧和勇氣。這一行動調動和吸引蔣軍南線全部兵力160多個旅中約90個旅于自己的周圍,迫使蔣軍處于被動地位,起了決定性的戰(zhàn)略作用。
二、心系群眾 魚水情深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期間,鄧小平曾先后2次來到革命老區(qū)安徽金寨。特別是第2次,鄧小平不僅在金寨住了47天,而且在金寨度過了元旦和春節(jié)。在此期間,劉鄧大軍不僅創(chuàng)造了中外戰(zhàn)爭史上的偉大奇跡,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而且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
1、“買下”吳大娘的雞蛋
1947年秋,劉鄧大軍前線指揮部駐扎在金寨沙河下樓房。一連幾天的陰雨,住在隔壁的房東吳大娘看到鄧小平天天和大家一樣吃著稀飯和青菜,心里很過意不去,于是,便把準備留給女兒“坐月子”吃的一籃雞蛋煮熟,叫警衛(wèi)員拿去給鄧小平吃。
鄧小平說:“這怎么行?”說罷,便叫警衛(wèi)員送一塊銀元給吳大娘。
吳大娘生氣地說:“我要是急著用錢的話,雞蛋不早就賣了?”她堅決不收。
鄧小平說:“那就把雞蛋再送給吳大娘。”吳大娘更生氣了!
她對警衛(wèi)員說:“跟你們首長說,我兒子也是紅軍,你們住在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難道吃幾個雞蛋還要給錢?你把雞蛋拿回去,哪個首長說不要,就叫他自己給我送來,我跟他說說理!”
警衛(wèi)員只得把雞蛋又拿了回來。
鄧小平提著那籃雞蛋來到吳大娘房里,對吳大娘說:“大娘,你關心我們,我們領情了。但是,革命軍人吃老百姓的東西是要給錢的,這是紀律。聽說你兒子也是紅軍,他吃了老百姓的東西也一樣要付錢呀!”
吳大娘說:“你們的政策我懂,但是,這和別人家的東西不一樣。你們住在紅軍家里,吃自家的東西,不算違反紀律!”
說著,硬是把雞蛋提到鄧小平的房里,轉身走了。
這時劉伯承進來了,聽鄧小平說了吳大娘送雞蛋不收錢的事,也很為難,他想了想:“還是老辦法,我們臨走時,把錢留在她家神臺上!”鄧小平說:“好!”
2、“找回”漆大爺?shù)母?/p>
一天晚上,鄧小平和參謀長李達正在下樓房與漆店區(qū)委書記江川一起研究土地改革問題,一位姓漆的老人來告狀,說他的耕牛被解放軍牽走了。
房東吳大娘說:“你胡講什么,這里住的是人民軍隊,就是當年的紅軍,他們怎么會拉你的耕牛呢?”這時,鄧小平剛好從屋里出來,問吳大娘發(fā)生了什么事。吳大娘向鄧小平說了漆老頭找耕牛的事。鄧小平便詳細地詢問了他丟失耕牛的情況,并且說:“真是解放軍牽了你的牛,他一定會還給你的。”鄧小平心想,這肯定是一場誤會。于是,就叫江川和區(qū)武裝工作隊好好地查一查。
第二天中午,江川報告說,前天夜晚,二縱十三團在黑河村和搶劫老百姓財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土匪搶去、又被十三團同志搶回來的,因為當時不知道耕牛是誰家的,所以就放在十三團養(yǎng)著,他們準備開個群眾會,讓群眾來認領。鄧小平聽了,高興地說:“十三團考慮得很好,要讓他們在群眾會上好好宣傳一下人民軍隊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歡迎人民群眾監(jiān)督人民軍隊。”
第三天早上,漆老頭提了一籃糍巴和一袋紅芋來見鄧小平,連聲說:“我是來請罪的,你們軍隊這么關心老百姓,我卻冤枉說你們軍隊牽走了我的耕牛……”鄧小平說:“一點誤會,沒有關系,你丟了耕牛向我們報告,說明你老人家相信我們。”漆老頭一定要鄧小平收下糍巴、紅芋。
鄧小平說:“我們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請你老人家理解我們。”漆老頭說:“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們窮人,你們不是說軍民一家嗎?”鄧小平看一時難以說服他,又見他滿臉慚愧之情,便說:“我們可以收下你的東西,但必須付錢。”他叫警衛(wèi)員拿一塊銀元給漆老頭。
漆老頭說:“長官,你嚇死我了!我這點東西最多值幾十文錢,你卻給我這么多錢,我怎么也不能收???”
鄧小平說:“軍民一家,就算是我們互贈的禮物吧!”
3、反映老百姓的心聲
1947年12月31日除夕夜,鄧小平主持召開鄂、豫邊區(qū)地、縣負責人會議,收聽了毛主席剛剛發(fā)表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各地在回報工作時介紹了土地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金寨縣委書記張延積匯報說:“由于我們人民政權剛建立起來,人民群眾怕我們又像紅軍時期那樣站不住腳,因而不斷有農民把分給自己田地上插的牌子,偷偷地拔掉了”。
第二天,鄧小平又和張延積在漆店區(qū)召開貧農代表座談會,詢問大家為什么不敢要分得的田地。一位叫廖祥武的代表說:“人民解放軍能不能站穩(wěn)腳,群眾有懷疑,所以分的田地老百姓不敢要。”鄧小平又了解其他一些地區(qū)土改情況,大體都是如此。他和李先念副司令員以及前方指揮所的領導同志研究后,認為不能這樣搞土改,因為這里敵情還很嚴重,如果強制進行土改,不但不能發(fā)動群眾,還要脫離群眾。大家意見統(tǒng)一后,鄧小平立即給黨中央寫報告,詳細匯報大別山的土改情況,建議土地改革應分區(qū)域進行,在解放區(qū)、很鞏固的地方可以搞土改,不鞏固或是游擊區(qū),暫時不宜搞土改。
黨中央、毛主席十分重視鄧小平的意見,很快復電,同意分區(qū)域進行土地改革,并將這個意見通知其他解放區(qū)參照執(zhí)行。鄧小平得到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后,立即召開中原局地區(qū)負責人會議,停止了土地改革。事實證明,鄧小平的意見是實事求是的,扭轉了新解放區(qū)土地改革工作的被動局面。
小故事,大道理。當年,劉鄧大軍就是靠著這些實際行動凝聚了軍心、贏得了民心,克服了千難萬險、戰(zhàn)勝了強大敵人。
【作者簡介】胡遵遠,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縣檔案館館長,縣政協(xié)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六安市政協(xié)委員、市作協(xié)會員、市黨史教育宣講團成員;安徽省作協(xié)會員、省黨史教育宣講團成員、省高校優(yōu)秀思想政治理論課示范課“巡講團”成員、合肥學院客座教授,安徽省黨史學會理事、省歷史文化研究會研究員,安徽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基地研究員。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