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進入冬季就是新寧縣麻林瑤族自治鄉(xiāng)和黃金瑤族自治鄉(xiāng)冬筍產出的季節(jié),當地老百姓在農閑時間都會上山挖筍增加收入,冬筍產業(yè)也成為當地老百姓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冬筍的省外線下銷售需求下降,傳統(tǒng)的線下銷售遇到困難,當地老百姓嘗試著除了傳統(tǒng)線下銷售之外,還通過各種直播平臺對天然農副產品進行線上銷售,一群“新農人”開啟帶貨直播模式,共同助力新寧冬筍線上銷售。
1月14日,筆者來到麻林村冬筍儲存?zhèn)}庫,看見“新農人”顏康正在抖音平臺直播,為粉絲們介紹冬筍的食用方法及挑選流程,粉絲通過平臺直接下單購買。
顏康是一名海軍退役士官,一個充滿激情的年輕小伙子。2019年回到地方創(chuàng)業(yè)開勞保實體店,剛創(chuàng)業(yè)就遇上了疫情。不甘失敗的他只能去工地農村集市擺攤賣貨,維持開支。他在晚上利用空閑時間學習電商知識,嘗試轉型電商。經過一年的努力實體店和電商也有了新的突破,并有了自己的團隊。2020年,來自大山農村的顏康,開始關注起農村農產品電商銷售,并踏足農產品電商銷售行業(yè)。機遇和挑戰(zhàn)并存,農產品和工業(yè)產品性質截然不同,很難標準化、統(tǒng)一化,在銷售農產品的過程中一度遇到運輸難,易損壞等難題。
顏康說:“退伍回來之后,我一直在從事電商行業(yè),聽說新寧這邊的冬筍品質相當的好,但是今年滯銷了,我特意趕到這邊,通過直播把當地的冬筍銷售出去。”
這些天,顏康充分運用自己多年的電商經驗和知識,通過制作小視頻在視頻號等新媒體平臺推廣各種農副產品,走進山間地頭進行帶貨直播,進駐多個直播網購平臺,多管齊下,打通冬筍在網上的銷售渠道。
顏康表示:“直播的話,正常我們平均下來一天大概有1萬多到3萬元的成交額度。我覺得直播剛好在互聯(lián)網風口上,對我們整個農業(yè)帶動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目前,顏康組建的直播帶貨團隊成員只有5人。他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當地的老百姓,提高他們的銷售技能,通過直播為新寧的農產品帶貨,助力新寧農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顏康說:“冬筍作為新寧縣麻林瑤族自治鄉(xiāng)和黃金瑤族自治鄉(xiāng)的特色產業(yè)之一,現在銷售遇到問題,我希望盡自己綿薄之力,來幫助大家,所以我覺得我們能參與進來,并且能夠幫助大家把農村的農產品賣出去,我覺得是非常值得高興和有意義的事情。”
當地農戶劉清明介紹:“整個全鄉(xiāng)的楠竹面積是30萬畝,全年的冬筍產量接近80萬斤,原來我們走的都是市場與線下的銷售模式,隨著市場的波動,有時候產品出現一定滯銷,但是今年我們與小顏合作之后,農產品走電商平臺,每天電商平臺的銷售量增加了三到四千斤?,F在,我們整個地方的產品,每天能夠源源不斷的發(fā)往全國各地,給我們帶來很大好處,提升了整個農產品品牌的知名度,讓我們老百姓增收富裕。”(新寧縣融媒體 記者 蔣博)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貴州桐梓發(fā)電公司:務虛謀實 鉚足干勁開新局
下一篇:重視群眾思想建設,提升城鄉(xiāng)綜合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