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晉西北天高云淡,綠滿山嶺,但已隱約可見點點秋色。
走進岢嵐縣宋家溝村,家家戶戶的小院收拾得干凈整潔,不少人家的小菜地里,黃瓜、西紅柿都還掛著果,還有人把一時吃不完的鮮蔬放在窗臺上晾曬……漫步村中,濃濃的鄉(xiāng)村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宋家溝村是岢嵐縣易地搬遷安置點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當?shù)貫榇蜈A脫貧攻堅戰(zhàn),解決一些地方“一方水土養(yǎng)不活一方人”的難題,組織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宋家溝村承接安置了周邊14個村子的145戶村民,如今已有600多戶人家。
在村民們口中,搬遷前與搬遷后的生活是天壤之別。59歲的宋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游存明告訴記者:“以前那日子,處處難,住著難受、村子難看、收入難賺、發(fā)展難辦。”
從東溝村搬來的村民沈改娥對“住著難受”感受頗深。東溝村是處小山村,沈改娥嫁到東溝后的40年間一直住在石坯房里,一旦逢著雨天,屋里必定淌水,止也止不住。在村里吃水也是個大難題。“只能每天讓騾子去山溝里馱水,早起去一趟,下地回來還得去一趟,短短2里路,來回一趟卻得倆鐘頭。”沈改娥說,那時候家里最重要的“家什”就是這頭騾子。
2017年搬到宋家溝后,沈改娥和老伴終于住進了新房。“自來水用上了,抽水馬桶也用上了,冬天還有暖氣。”沈改娥說,他們早已把騾子賣了,添置了冰箱、電視、手機等新家什。
搬遷前住著難受,賺錢也難。村民劉林桃家搬遷前在口子村種著二三十畝山坡地。“收多少靠天嘞,而且在山上收了莊稼,牲口馱也馱不下來,人背也背不下來,更愁人。全家人鉚足了勁兒忙活一整年,也就掙個四五千元。”說起那時的艱難,劉林桃直搖頭。
后來,口子村的山坡地還了林,劉林桃也搬進了宋家溝的新家。她在家門口賣涼粉,老伴在村里干零活,全家一年能收入兩三萬元。
這些年來,隨著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劉林桃的涼粉攤收入也越來越多。她加入了村里去年成立的“節(jié)節(jié)高”旅游專業(yè)合作社,除了賣涼粉,也賣一些上面印著宋家溝村標志的土特產和旅游紀念品,生意還不錯。
“變化是真大!原本破破爛爛的宋家溝一年比一年美,還成了3A級景區(qū)。”宋家溝鎮(zhèn)黨委書記韓世飛說,這得益于宋家溝實施的美麗鄉(xiāng)村建設——優(yōu)化了村子的整體規(guī)劃,實施了公共設施提升工程,實現(xiàn)雨污分離、線路入地、5G網(wǎng)絡全覆蓋。
除了發(fā)展旅游業(yè),宋家溝村還不斷尋機開拓其他興農產業(yè)發(fā)展的空間,為村民們搭建實現(xiàn)人生夢想的更大舞臺。
村子依托山里的7萬畝野生沙棘林和5500畝人工種植沙棘林,辦起了食品廠,開發(fā)出沙棘藥茶、沙棘飲料、沙棘功能食品等產品。
在村邊嵐漪河對岸,矗立著3座農光互補智慧溫室大棚,旁邊是一排日光暖棚。“村里發(fā)展出82座蔬菜大棚,種植戶年增收2萬余元。”游存明說。
興旺的宋家溝村讓每一個村民都分享到變化帶來的紅利。身有殘疾的沈改娥在村里的苗木基地找到一份除草的工作,一天能掙90元錢。和她一樣的除草工中,年紀最小的60歲,最長的75歲。苗木基地去年給村民們開出了100多萬元工資。
一組數(shù)字記錄著變遷:五年來,旅游給村里帶來了260多萬元收入,村里已經(jīng)有了2家電商、12家農家樂,建起了20多家民宿客棧。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底的6391元提升到2021年底的13840元,搬遷群眾2021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15000元。
宋家溝村的變遷是山西眾多脫貧致富村的縮影。十年間,山西3365個深度貧困自然村整村搬遷,幫助47.2萬人徹底改變了生存環(huán)境。329萬名貧困群眾摘掉了窮帽子,人均純收入從2015年的2327元增長到2021年的10776元……
如今的宋家溝,村子美、生活好、有錢賺、有奔頭,幸福的日子像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記者孫亮全)
新華社太原9月5日電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寧夏:“閩寧草”收割忙
下一篇:宜章縣成立網(wǎng)絡媒體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