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牧區(qū)行·新疆篇④】
如果把中國的版圖喻為昂首挺立的雄雞,那么塔城地區(qū)裕民縣境內的巴爾魯克山就是一羽最美的尾翎。
“巴爾魯克在哈薩克語中是‘豐饒、富足、無所不有’的意思,它孕育了多片草原。我們眼前的吐爾加遼草原,就是它的長子。10萬畝土地上生長了冰草、羽毛草、野豌豆、野草莓、野苜蓿等上百種牧草。這里春夏水草極為豐茂,是當?shù)啬撩褡钕矚g的高山牧場。”裕民縣委書記王濤向記者介紹。
順著王濤手指的方向望去,吐爾加遼草原像廣袤的綠毯伸向無盡的遠方,一叢叢絢麗多彩的野花充盈其間。任何途經(jīng)此地的人,都會忍不住撲向它的懷抱,融入這片油畫般多彩而浪漫的圖景中。
吐爾加遼草原是大自然的一塊瑰寶。世世代代以來,這片草原上的牧民們靠游牧為生。隨著畜牧規(guī)模越來越大,草原越來越不堪重負,并且生活在草原上的牧民,人畜共飲河水,飲水安全無法保障。尤其是到冬季,交通不便,出行難、就醫(yī)難、子女上學難。
“為了保護這塊草原瑰寶,也為了讓牧民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縣委和縣政府下決心讓牧民從高山牧場搬下來,過上定居生活。”王濤說,“我們現(xiàn)在要去的阿克鐵克切村,原先就世代居住在巴爾魯克山深處。2012年,全村144戶牧民從山上整體搬遷到山下定居。”
從山上搬下來并不難,難的是如何讓牧民穩(wěn)得住、能致富。除了保持一定規(guī)模的畜牧業(yè),裕民縣重點在哈薩克族民俗風情游上發(fā)力,讓美麗的風景成為優(yōu)勢資源,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阿克鐵克切村的村民們,就是這樣實現(xiàn)從“逐水草而居”到“迎八方來客”的華麗轉身。走進這個年僅10歲的新村,道路整潔寬闊,院落古樸典雅,琳瑯滿目的商店、設計精致的民宿、笑語喧嘩的牧家樂,讓人們沉醉其中。
村民庫爾夏西·開凱西一邊招呼客人,一邊和記者說話:“我從小在牧區(qū)長大,搬遷那年剛22歲。因為村子交通便利,全國各地到草原來看花的人很多,我又有一手做包爾薩克、果醬、奶茶這些民族特色食品的手藝,所以在村里支持下,開了這個牧家樂。現(xiàn)在,牧家樂成了村里的主業(yè)。”
我們離開時已是傍晚,阿克鐵克切村燈火輝煌、炊煙裊裊,遠處延綿起伏的巴爾魯克山在夕陽映照下遍染金黃。正是草原美、人歡笑。
(本報記者 趙明昊 鐘超)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