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針彩線,妙手生花,探尋非遺瑰寶。6月10日,在博湖縣天湖灣廣場,身著蒙古族服飾的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頗為引人關注,1000余件蒙古族刺繡作品展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吸引往來游人駐足觀看。
花卉圖案的手提包、幾何花紋的服飾、色彩鮮艷的荷包……蒙古族刺繡是蒙古族群眾在長期生產生活中形成的一種手工技藝,應用到了服飾、傳統(tǒng)靴子、配飾等各個方面,2008年,蒙古族刺繡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博湖的繡娘們用一雙巧手串起了蒙古族文化的傳承,繪就精美的民族手工藝品。
“這是我制作的服飾,你看這袖口專門做了魚的繡花……”繡娘其曼正在向游客展示著自己的作品。
其曼是博湖縣才坎諾爾鄉(xiāng)哈爾尼敦村村民,2019年評為縣級最美繡娘。雖然沒有經過專門的教師指導,其曼從小就從母親熟練的針法、精湛的刺繡手藝中得到啟發(fā),不斷學習傳統(tǒng)的刺繡手藝。2005年以來,其曼開始從事蒙古族刺繡服裝、旅游紀念品、生活用品等產品制作。多年來,她不斷學習借鑒傳統(tǒng)服飾的技藝,設計出更符合時代特色的民族服飾,促進旅游產品的開發(fā)。
“現(xiàn)在會這種刺繡技藝的人不多了,我就下定決心要把蒙古族刺繡做好,將民族服飾、工藝品和時尚相結合,讓更多的年輕人和愛好者也來學習刺繡,代代相傳,保護好咱們的非遺文化。”其曼說。
在博湖縣,涌現(xiàn)出許多刺繡代表性傳承人和民間藝人,她們十年如一日堅守蒙古族刺繡文化,使得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延續(xù)至今。
孟克才次克家住博湖縣烏蘭再格森鄉(xiāng)烏圖阿熱勒村,現(xiàn)在是蒙古族刺繡自治州級非遺傳承人,從小耳濡目染的刺繡技藝,是她最得意的農閑愛好。
“節(jié)慶期間,我們會拿小包、配飾到景區(qū)、驛站展出售賣,我也會接訂單做衣服。”孟克才次克笑著說。
博湖縣高度重視蒙古族服飾、刺繡手藝的保護與發(fā)展,通過舉辦展覽比賽、服飾秀、開設培訓班等,讓各族群眾近距離感受到非遺文化的魅力。目前,博湖縣博湖鎮(zhèn)、本布圖鎮(zhèn)、烏蘭再格森鄉(xiāng)分別成立刺繡工作室、那音托勒蓋村手工刺繡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烏麗奇刺繡坊等,進一步弘揚蒙古族刺繡傳統(tǒng)技藝,為廣大婦女創(chuàng)業(yè)致富提供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我們將持續(xù)做好手工刺繡培訓,引導全縣廣大婦女群眾,依托蒙古族刺繡技藝,變‘指尖工藝’為‘指尖經濟’,讓刺繡產業(yè)與文化產業(yè)相融合,為鄉(xiāng)村振興貢獻‘半邊天’的力量。”博湖縣婦聯(lián)黨組書記王心瑩表示。
近年來,博湖縣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與文旅產業(yè)發(fā)展相結合,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內容,其中具有濃郁民俗特色的蒙古族刺繡、服飾逐漸走進大眾身邊,增強了全域旅游的文化內涵和吸引力,蒙古族刺繡已然成為博湖縣文化旅游的一張?zhí)厣?,為各地游客帶來更加精彩多元的文旅生活新體驗。(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wèi)華|胡侍琦 )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里的多彩活動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