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觀看茶葉炒制
暑假“余額”不足,不少家庭里的“補作業(yè)大戰(zhàn)”正如火如荼。記者調查發(fā)現,在一眾常規(guī)作業(yè)中還有一些“另類面孔”,它們備受學生歡迎,家長更無須催促。這些不用補的作業(yè),讓孩子們在書本外收獲頗豐。
八百字任務“文思泉涌”超額到兩千
興趣
在初中生寒寒看來,什么作業(yè)也比不上自由自在地玩耍讓人愉快。不過今年暑假的歷史作業(yè)——“參觀一個博物館并選出其中一件文物,寫一篇故事”,倒是意外勾起了他的濃厚興趣。
挑了個最熱的天兒,寒寒和好朋友青青跑到軍事博物館,兩個小男孩對著櫥窗里各個時代的“長槍短炮”流了半天“哈喇子”。一回到家,寒寒就以“五胡亂華”為時代背景,選了火繩槍這件文物,創(chuàng)作了一篇特種兵穿越時空拯救中華文明的故事。“老師只讓我們寫八百字,我文思泉涌,兩千字都擋不?。?rdquo;寒寒笑言,這大概是自己做過最“爽”的作業(yè)了。
雖然有點心疼被“浪費”掉的一天時間,寒寒媽媽倒也驚訝于孩子能夠認認真真在網上查閱半天五胡亂華前后的歷史資料,同時她也有些期待。“他平時特別不喜歡學歷史,就怕背。要是以后學習都能采用這種方式,也許會激發(fā)他的學習興趣。”
剛讀完一年級的包包,這個暑假則要完成“學做一種飯菜”的廚藝作業(yè)。出于安全和方便考慮,包包媽媽給孩子報名參加了三次活動,分別學習做莜面魚、月餅和比薩。幾次課程下來,做月餅成了包包的最愛。包包媽媽還專門購買了食材,又在家里和孩子做了兩次。“我們玩得很開心,唯一的‘壞處’就是吃多了月餅有點兒發(fā)胖。”
調侃之余,包包媽媽頗為贊賞這份廚藝作業(yè)。“小學生的作業(yè)就應該是這個方向,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生活能力,也讓父母有機會和孩子們一起活動,孩子開心地過一個暑假也許是更有效的充電。”
堅持
每晚三公里“花式跑圈”成就滿滿
這幾天,四年級的鵬鵬正“埋頭苦干”補著暑期作業(yè)。而和書面作業(yè)相比,鵬鵬媽媽表示唯一讓她覺得放心,不用盯著就能完成的“作業(yè)”,是鵬鵬武術社團安排的每周三次三公里跑步。
在鵬鵬媽媽印象里,鵬鵬每周跑步次數遠超三次,基本上只要在北京,每晚都會下樓跑步。“他們社團里還有兩個孩子也住我們社區(qū),三個孩子約好每晚8點一起沿小區(qū)步道跑三圈,從來不用家長陪著。”有時她從陽臺上看幾眼,發(fā)現孩子們不光認真跑圈,還會自發(fā)進行加速跑訓練,常常自己加難度,蹦半圈或者高抬腿跑半圈。
雖然只有三個孩子,仍然在父母引導下建立了值勤制度。每天由一名小隊長負責召集隊友、帶隊跑步。“正常跑兩圈半之后,最后半圈就是‘花式瘋跑’。有幾天還要求帶球跑,跳繩跑……選擇哪種跑步方式,都是值勤小隊長的權利,其他小伙伴必須跟隨。”鵬鵬媽媽表示,偶爾三對家長也會跟著孩子們一起下樓,主要為了提醒孩子們跑步后進行拉伸,保持好柔韌度。
鵬鵬媽媽十分認可這項跑步“作業(yè)”,它不僅讓孩子在假期里也能保持身體健康,更給孩子很多有益的影響。“比如學會安排好自己的時間、獲得堅持完成一件事情的成就感、有機會在假期中依然和小伙伴們保持溝通,一起玩耍。”這一過程中,雖然家長較少下樓陪同,但也需要提前定好假期鍛煉時間,規(guī)劃孩子們的日程,在他們犯懶的時候“推上一把”。
實踐
“環(huán)保課堂”打開多學科知識面
“以前啊,幾乎每個假期,孩子都有社會實踐作業(yè),完成這項作業(yè)基本上是要靠社區(qū)組織活動。”菲菲媽媽坦言,這幾年她已經帶著女兒參加過打掃衛(wèi)生、寫春聯、朗讀會等不少社區(qū)活動。“但都是打卡性質的,有時候對孩子反而是種負面影響,讓她產生應付了事的心態(tài)。”
今年暑假,菲菲媽媽則為社區(qū)舉辦的環(huán)保課堂點贊。一系列環(huán)保課程,內容格外豐富,深受孩子們歡迎。“比如垃圾分類,不光講具體分法,志愿者還帶著孩子們學習地球為什么變暖,各種能量如何轉化等等。包括地理、化學、歷史、生物等各個方面,我都感覺知識面一下子開闊了很多。”
也是因為這些環(huán)保課程,菲菲媽媽改變了對社會實踐作業(yè)的看法。“光從書本、學?;蛘呒议L這里學習知識確實有限。通過社會實踐,孩子們能接觸到大學生志愿者、接觸到社會,對他們是一種鍛煉。”
和菲菲類似,嘉嘉的暑期作業(yè)中,也有學習垃圾分類的相關要求。報名參加環(huán)保藝術節(jié)的嘉嘉,參觀了再生資源廠和再生水廠,了解到生活垃圾是如何再利用的,以及親眼目睹臟水變成綠化中水的全過程。
此外,嘉嘉還和父母一起,在家里進行垃圾分類的嘗試。“塑料外包裝、吸管、紙質外包裝盒這些東西,這次專門把它們單獨收集起來,再扔到樓下垃圾桶,盡力給垃圾分揀員減輕點工作量吧!”嘉嘉媽媽認為,這項作業(yè)沒有增加孩子額外負擔,又為孩子開闊了視野,更給成年人帶來改變的機會和動力。“當然,這需要父母用心給孩子選擇完成這類作業(yè)的方式。所以也希望各個機構能關注到孩子假期這個時間段,多組織一些質量好、收費合理的實踐活動。”
成長
贛南行讓孩子知道并戰(zhàn)勝苦
女兒已經從贛州回來半個多月了,但黃靜發(fā)現,提及與當地小朋友們一同度過的那幾天,她依然有著說不完的話。
今年暑假,黃靜的一個朋友提議,想組織孩子們去贛南地區(qū)與當地留守兒童聯誼。“讓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知道并戰(zhàn)勝苦,集體生活也能讓他們感受到互相包容扶持的意義。”
這個念頭隨著感興趣的家長們的加入,愈發(fā)完善起來。經過多方聯絡、溝通,終于得以在7月底成行。10個年齡在8-13歲之間的孩子,由4名家長帶領,坐了一天一夜臥鋪火車,到達了贛州會昌縣的莊埠鄉(xiāng)。
在鄉(xiāng)中學校外輔導員召集下,當地留守兒童和北京孩子們交上了朋友。接下來的一周,大家一起聽老師講贛南歷史,一起去敬老院做慰問演出,還一起采茶、收花生、去瓜地里拔草、追雞攆鴨……
“出發(fā)前一周我們開了個會,對孩子提出了相關要求。比如要給小朋友準備一份禮物,每天寫日記,還要選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做個PPT給當地孩子講,總體來說還是比較順利的。”作為同去的4名家長之一,黃靜印象尤深的是自主講述環(huán)節(jié),從北京小吃到北京文化,從人工智能到5G時代……北京孩子們依次上臺,為莊埠小朋友講了一晚上,氣氛特別熱烈。
當然,活動開始時也免不了有“意外”狀況。入住宿舍當晚,就有三個孩子哭著表示想回去。“木板床特別硬,這么熱的天沒空調,只有一個吊扇。南方蟲子多,最小的蟑螂都跟鵪鶉蛋那么大……”黃靜坦言,即便早就告知過這種情況,沒有真正經歷,可能孩子思想準備還是不夠。
在黃靜看來,這一周的經歷確實讓女兒觸動很大。“回來之后她常說,贛南的小朋友真的很棒,條件艱苦還那么優(yōu)秀。”除了身心得到錘煉,聯誼還讓女兒保質保量完成了好幾項暑假作業(yè)——“地理要求做一份地形地貌手抄報,她順理成章選擇了贛州。歷史要求參觀一個博物館做手抄報,她寫的是瑞金革命紀念館,結合實際而且有真情實感。”(記者 魏婧 周明杰)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中學生發(fā)明“樂高式快遞箱”
下一篇:湖南靖州足球夏令營開展足球研學交流活動